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35143
Kind Code:
A1
Abstract:
Provided are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backlight module can save a radiator, and prevent a light guide plate from being warped and deformed due to heating of a light source. The backlight module comprises a light source,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surface light-emitting optical fiber. The surface light-emitting optical fiber comprises a light-emitting section and a light guide section; the light-emitting section is fixed on at least one side edg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light guide section stretches from the light-emitting section to the out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light source is connected to a tail end of the light guide section.

Inventors:
ZHENG WEIXIN (CN)
YANG DONGSHENG (CN)
QIAO ZHONGLIAN (CN)
LI XIUZHE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2090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19, 2013
Filing Date:
March 01,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N)
BEIJING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2F1/13357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452315U2012-09-26
KR100889537B12009-03-23
CN101216632A2008-07-09
CN101196641A2008-06-11
US20100238374A12010-09-23
JPH11167808A1999-06-22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827186A4
None
Attorney, Agent or Firm:
LIU, SHEN & ASSOCIATES (CN)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

光源;

导光板, 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主表面为出光面; 以及

通体发光光纤;

其中所述通体发光光纤包括发光段和导光段, 所述发光段固定于所述导 光板的至少一侧边; 所述导光段从所述发光段延伸至所述导光板之外, 且所 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段的末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光包层; 且

所述通体发光光纤的导光段外围设置有不透光包层。

4、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侧反射片, 所述侧反射片相对于所述通体发光 光纤的发光段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相反侧。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相反侧的底反射片。

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通体发光光纤为一根通体发光光纤。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通体发光光纤为四根通体发光光纤;

8、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通体发光光纤为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并排组成的至少一排通体发光光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通体发光光纤为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并排组成的四排通体发光光纤。

10、 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

光源;

导光板, 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主表面为出光面; 以及

通体发光光纤;

其中所述通体发光光纤包括发光段和导光段, 所述发光段固定于所述导 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相反侧; 所述导光段从所述发光段延伸至所述导光板之 夕卜, 且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段的末端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通体发光光纤包括并排排列的多根通体发光光纤。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表面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均勾分布。

14、 根据权利要求 10至 1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侧反射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 相反侧的底反射片, 所述底反射片相对于所述通体发光光纤设置在所述导光 板的相反侧。

15、 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如权利要求 1至 1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发光, 为了可以看到液晶显示器中显示的内容, 需要背光模组提供光源。 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在导光板侧 面的 光源。 侧入式背光模组可以将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点 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面 光源, 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设置在导光板侧边的光源在发光的同时发出大 量的热, 导致导光板在光 源附近的位置发生曲翘变形, 从而造成漏光现象等不良。 因此, 为了防止导 光板因光源发热而发生曲翘变形, 还需要增加散热装置, 比如使用散热胶带 将光源与散热块固定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节省了散热装置, 防止 了导光板因光源发热而发生曲翘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 光源; 导光板, 所 述导光板的一个主表面为出光面; 以及通体发光光纤。 通体发光光纤包括发 光段和导光段, 发光段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 导光段从发光段延 伸至导光板之外, 且光源与导光段的末端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 光源与通体发光光纤的导光段末端通过耦合器 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 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段紧贴于导光板的至少一 侧边; 在一个示例中, 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段未与导光板紧贴接触的 一侧设置 有不透光包层; 且所述通体发光光纤的导光段外围设置有不透 光包层。

在一个示例中, 背光模组还包括: 设置于导光板侧边的侧反射片, 侧反 射片相对于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段设置在导光 板的相反侧。 在一个示例中, 背光模组还包括: 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反侧的底反 射片。

在一个示例中, 通体发光光纤为一根通体发光光纤。

在一个示例中, 通体发光光纤为四根通体发光光纤; 该四根通体发光光 纤的发光段分别紧贴于导光板的四个侧边。

在一个示例中, 通体发光光纤为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并排组成的 至少一排 通体发光光纤。

在一个示例中, 通体发光光纤为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并排组成的 四排通体 发光光纤。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 , 包括: 光源; 导光板, 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主表面为出光面; 以及通体发光光纤。 通体发光光纤包括 发光段和导光段, 发光段固定于导光板的出光面的相反侧; 导光段从发光段 延伸至导光板之外, 且光源与导光段的末端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 通体发光光纤包括并排排列的多根通体发光光 纤。 在一个示例中, 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分布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反 侧的整个 主表面上。

在一个示例中, 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均匀分布。

在一个示例中, 背光模组还包括: 设置于导光板侧边的侧反射片以及设 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反侧的底反射片, 底反射片相对于通体发光光纤设置 在导光板的相反侧。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 包括如上所述任一实施 例的背光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由于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过 将光源设置在整个背光模组之外, 而无需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附近直接为 导光板提供光。 光源远离了导光板, 因此避免了导光板因光源发热而发生曲 翘变形, 节省了散热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 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 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 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 ;

图 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 图;

图 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通体发光光纤的立体示意 ;

图 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背光模组的横截面 意图;

图 5 为本公开实施例中通体发光光纤为一根通体发 光光纤的平面示意 图; 图;

图 7 为本公开实施例中通体发光光纤为一排通体发 光光纤的立体示意 图;

图 8为图 7中背光模组 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所描 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 1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光源 1和导光板 2。 光源 1包括但不限于: 单颗发光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 多颗 LED、 激光光源、 冷阴极萤光灯管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 ) 、 场致发光灯(Electro Luminescence, EL )或白炽灯。 例如, 导光 板 2包括两个主表面, 其中一个主表面为出光面。 导光板还可以包括一个或 多个侧边。 例如, 在导光板为矩形形状时, 导光板具有四个侧边。 上述背光 模组还包括通体发光光纤 3。 通体发光光纤 3可以传导光并将光在光纤的表 面均勾散射。 通体发光光纤可分为固态芯通体发光光纤和液 态芯通体发光光 纤。 固态芯通体发光光纤芯材主要有石英、 多组分玻璃和聚合物; 液态芯通 体发光光纤芯材为硅油等液体。 通体发光光纤 3 包括发光段 31 , 发光段 31 固定于导光板 2的至少一侧边, 具体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胶体粘接、 板 2之外的导光段 32, 光源 1与导光段 32的末端连接。 光源 1发出的光从 导光段 32末端进入通体发光光纤 3 , 由通体发光光纤 3的导光段 32传导至 发光段 31 ,再由发光段 31表面发出, 并进入导光板 2, 进而由导光板 2为液 晶显示器的面板提供背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 由于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过程中不 设置在整个背光模组之外, 而无需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附近直接为导光 板 提供光。光源远离了导光板,从而避免了导光 板因光源发热而发生曲翘变形, 节省了散热装置, 光源的位置设置更加自由、 拆取方便。

如图 2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 光源 1与通体发光光纤 3的导光段 32 末端可以通过耦合器 4连接。 耦合器 4将光源 1的出光端面和通体发光光纤 3的导光段 32末端端面精密对接, 以使光源 1发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的耦 合到通体发光光纤 3中进行传导。

如图 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体发光光纤 3的发光段 31紧贴于导光 板 2的至少一侧边;通体发光光纤 3的发光段 31未与导光板 2紧贴接触的一 侧设置有不透光的包层 33 , 使发光段 31散射出的光不会从未与导光板 2紧 贴接触的一侧发出,以提高光的利用率;通体 发光光纤 3的导光段 32外围设 置有不透光的包层 33 , 这样光不会在远离导光板 2的位置散射出去, 从而使 光更有效地在导光段 32内传导, 同时避免漏光。

如图 4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背板 5 , 背板 5 包括设置于导光板 2下方的底板 51和设置于导光板 2周围的侧板 52。 通体 发光光纤的发光段 31位于导光板 2的侧边与侧板 52之间。 背光模组还可包 括设置于导光板 2与底板 51之间的底反射片 511 ,用于将导光板 2中照射到 底反射片 511的光反射回导光板 2的出光面; 以及设置于导光板 2侧边的侧 反射片 521 ,侧反射片 52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导光板 2的一侧边或多侧边。 侧反射片 521位于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段 31与侧板 52之间,即侧反射片 521 位于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段 31的外侧。 也就是说, 相对于发光段 31 , 侧反 射片 521设置在导光板的相反侧。通体发光光纤的发 光段 31可以固定于导光 板 2或反射片 521上, 侧反射片 521用于将射出导光板 2侧边的光反射回导 光板 2中。 具体地, 侧反射片 521可以由底反射片 511向上弯折形成, 或者 在侧板 52正对导光板 2的部分涂覆高反射层形成。

如图 5所示, 可选地, 通体发光光纤 3可以为一根通体发光光纤。 上述 一根通体发光光纤 3的发光段 31 紧贴环绕于导光板 2的侧边四周, 光源 1 与导光段 32末端通过耦合器 4连接。

如图 6所示, 可选地, 通体发光光纤还可以为四根通体发光光纤, 包括 第一光纤 3a、 第二光纤 3b、 第三光纤 3c和第四光纤 3d, 四根通体发光光纤 的发光段 31a、 31b、 31c和 31d分别紧贴于导光板 2的四个侧边。 第一光源 la与相邻第一光纤 3a和第二光纤 3b的导光段 32a和 32b末端通过第一耦合 器 4a连接, 同时为第一光纤 3a和第二光纤 3b提供光。 第二光源 lb与相邻 第三光纤 3c和第四光纤 3d的两根导光段 32c和 32d末端通过第二耦合器 4b 连接, 同时为第三光纤 3c和第四光纤 3d提供光。 也可以由四个光源通过四 个耦合器分别与四根通体发光光纤连接或其他 的连接方式为四根通体发光光 纤提供光。 上述四根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段 3 la、 31b、 31c和 31d未与导光 板 2紧贴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不透光的包层, 使发光段 31a、 31b、 31c和 31d 散射出的光不会从未与导光板 2紧贴接触的一侧发出, 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上述四根通体发光光纤的导光段 32a、 32b、 32c和 32d外围设置有不透光的 包层, 这样光不会在远离导光板 2的位置散射出去, 从而使光更有效地在导 光段 32a、 32b, 32c和 32d内传导, 同时避免漏光。

如图 7和图 8所示, 可选地, 通体发光光纤 3还可以为多根通体发光光 纤并排组成的一排通体发光光纤。 图 8是图 7中部分 a的放大图。 如图 8所 示, 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可以沿导光板的厚度方向并 排排列。 上述一排通体发 光光纤 3的发光段 31紧贴环绕于导光板 2的侧边四周,每根通体发光光纤 3 的发光段 31未与导光板 2紧贴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不透光的包层, 使发光段 31散射出的光不会从未与导光板 2紧贴接触的一侧发出,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每根通体发光光纤 3的导光段 32外围设置有不透光的包层,这样光不会在远 离导光板 2的位置散射出去,从而使光更有效地在导光 32内传导, 同时避 免漏光。 光源 1与每根通体发光光纤 3的导光段 32末端通过耦合器 4连接。 如图 9所示, 可选地, 通体发光光纤还可以为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并排 组 成的四排通体发光光纤, 包括第一排光纤 3e、 第二排光纤 3f、 第三排光纤 3g和第四排光纤 3h。 每排光纤 3e、 3f、 3g或 3h中的多根通体发光光纤例如 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并排排列。 上述四排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段分别紧贴 于导光板 2的四个侧边, 上述四排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段未与导光板 2紧贴 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不透光的包层, 使发光段散射出的光不会从未与导光板 2 紧贴接触的一侧发出, 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第三光源 lc 与相邻第一排光纤 3e和第二排光纤 3f的导光段末端通过第三耦合器 4c连接, 同时为第一排光 纤 3e和第二排光纤 3f提供光。 第四光源 Id与相邻第三排光纤 3g和第四排 光纤 3f的两排导光段末端通过第四耦合器 4d连接,同时为第三排光纤 3g和 第四排光纤 3f提供光。也可以由四个光源通过四个耦合器 别与四排通体发 光光纤连接或其他的连接方式为四排通体发光 光纤提供光。 上述四排通体发 光光纤的导光段外围设置有不透光的包层, 这样光不会在远离导光板 2的位 置散射出去, 从而使光更有效地在导光段内传导, 同时避免漏光。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每排通体发光光纤中, 并排的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可 以为均勾分布, 即相邻光纤之间的距离相等, 并排的多根通体发光光纤也可 以为非均匀分布。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 由于通体发光光纤的发光过程中不 设置在整个背光模组之外, 而无需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附近直接为导光 板 提供光。光源远离了导光板, 因此避免了导光板因光源发热而发生曲翘变形 , 节省了散热装置, 光源的位置设置更加自由、 拆取方便。 并且由于通体发光 光纤可以将点光源转换为线光源均匀散射, 与直接在导光板侧边设置点光源 相比, 使用较少数量的点光源即可实现导光板均匀的 接收到光, 对光的利用 率更高, 节约光源的数量。 由于光纤比较细, 其直径可达到微米级别, 因此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相应也可以做的更薄。

上述实施例以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进行了描述 。 然而, 根据本公开的技 术方案并不限制于侧入式背光模组。 例如, 根据本公开的背光模组还可以为 直下式背光模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 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包括: 光源; 导光板, 导光板的一个主表面为出光面; 以及通体发光光纤。 通体发 光光纤包括发光段和导光段, 发光段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相反 侧; 导光段从所述发光段延伸至所述导光板之外, 且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段 的末端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 通体发光光纤包括并排排列的多根通体发光光 面上。 例如, 多根通体发光光纤可均匀分布。 与以上描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类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也可包括 侧反射片和底反射片。 例如, 侧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侧边, 底反射片相对于通体发光光纤设置在 导光板的相反侧。 另外, 对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 除了通 体发光光纤相对于导光板的设置位置不同外, 其他结构及组成元件与上面描 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同或相似, 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背光模 组, 具体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 为: 液晶电视、 液晶显示器、 数码相框、 手机、 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 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 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