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OWNLINK BEAM DETERMIN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90032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 downlink beam determin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a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ne method comprises: transmitting at least one beam, each beam respectively bearing a beam index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m; receiving the beam index which is fed back; and selecting a beam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m index which is fed back as a downlink beam. The other method comprises: receiving beams, each beam bearing a beam index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m; selecting a beam in the received beams which satisfies a pre-stored beam selection policy; extracting the beam index borne on the selected beam; and sending the beam index. Correspondingly, also provided are a downlink beam determining method applied for a base station and a terminal, a downlink beam determining device and system, and a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Inventors:
GUO SENBAO (CN)
YU GUANGHUI (CN)
LU ZHAOHUA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1287
Publication Date:
June 25, 2015
Filing Date:
June 30,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TE CORP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B7/06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716081A2014-04-09
CN101689901A2010-03-31
US20050136980A12005-06-23
CN101471707A2009-07-0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INA P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CN)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 索引;

接收反馈的波束索引;

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束。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波束索引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将所述波束索引承载到所 述波束上, 包括:

将所述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序列直接承载在所述波束上;

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形成第三序列; 其中, 所述 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 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对 应于所述波束索引; 所述波束索引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处理序列; 不同 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处理序列不同;

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将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第 一序列直接承载在所述波束上, 包括:

将所述波束索弓 1所对应的第一序列作为系统消息序列的一部分承载在 所述波束上;

其中,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加扰序列; 所述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形成第三序列包括: 利用所述加扰序列对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验序列进行加扰处理, 形成 所述第三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以及校验序列;

所述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形成第三序列包括: 将所述扩频序列对系统消息序列以及校险序列进行扩频处理, 形成第 三序列。

7、 根据权利要求 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

每一所述波束上还承载有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 息, 其中, 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所述功率偏移指示信息用以为波束选择提 供依据;

在发送所述波束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 移指示信息承载到所述波束。

8、 一种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波束, 所述波束上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

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策略的波束;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提取波束索引包括: 从所述波束上直接提取对应于所述波束索引的第一序列;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第三序列;

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预设处理, 获取第 二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 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仅对应一个所述波束索引; 一个所述波束索 引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处理序列。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从所述波束上直接提取 对应于所述波束索引的第一序列包括: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对系统消息序列中所述第一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系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解扰序 列;

所述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预设处理, 获 取第二序列包括:

利用预先存储的所述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解扰处理, 获取第 二序列;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包括:

根据经解扰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解扰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索引。

12、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扩频序 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以及校险序列;

所述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预设处理, 获 取第二序列包括:

利用预先存储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解扩频处理, 获取系统 消息序列;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包括:

根据经解扩频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扩频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索 引。

13、 根据权利要求 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预先存储的波 束选择策为接收信号质量最优策略或接收信号质量大于阈值策略。

14、 根据权利要求 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选择出所接收 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策略的波束包括: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获 取所述波束的发射功率;

当两个以上波束的接收信号质量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或两个以上波束 的接收质量均大于第二阈值时, 选择发射功率最小的波束。

15、 一种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 波束索引;

终端接收所述波束;

终端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策略的波束;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基站接收所述波束索引, 并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为下 行波束。

16、 一种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其中,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 配置为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 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

第一接收单元, 配置为接收反馈的波束索引;

第一选择单元, 配置为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 束。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承载单元, 配置为将所述波束索弓 1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承载单元配置为:

将所述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序列直接承载在所述波束上;

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形成第三序列; 其中, 所述 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 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对 应于所述波束索引; 所述波束索引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处理序列; 不同 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处理序列不同;

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承载单元配置为将所述 波束索引对应的第一序列直接承载在所示波束上时, 将所述波束索引对应 的第一序列作为系统消息序列的一部分 载在所述波束上;

其中,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加扰序 列;

所述承载单元配置为将所述加扰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加扰处理, 形成 所述第三序列, 并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21、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扩频序 列; 所述第二序列为系统序列以及校验序列;

所述^ ^载单元配置为将所述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扩频处理, 形成第三序列, 并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22、 根据权利要求 16-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

每一所述波束上还承载有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 息;

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所述功率偏移指示信息用以为波束选择提供依 据;;

所述^载单元还配置为将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所述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23、 一种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其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 配置为接收波束, 所述波束上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 波束索引;

第二选择单元, 配置为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 策略的波束;

提取单元, 配置为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第二发送单元, 配置为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提取单元配置为 从所述波束上直接提取对应于所述波束索引的第一序列;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第三序列;

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预设处理, 获取第 二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 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仅对应一个所述波束索引; 一个所述波束索 引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处理序列。 25、 根据权利要求 24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提取单元配置为从所述 波束上直接提取对应于所述波束索引的第一序列时,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系 统消息序列中的所述第一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26、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解扰序 列;

所述提取单元配置为利用预先存储的所述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 行解扰处理, 获取第二序列, 且根据经解扰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解 扰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索引。

27、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扩频序 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以及校险序列;

所述提取单元配置为利用预先存储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解 扩频处理, 获取第二序列; 根据经解扩频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扩频 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索引。

28、根据权利要求 23-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预先存储的波 束选择策为接收信号质量最优策略或接收信号质量大于阈值策略。

29、根据权利要求 23-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第二选择单元 配置为从所述波束上提取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获取所述波束的发射功率; 当两个以上波束的接收信号质量差值小于第一 阈值或两个以上波束的接收信号质量均大于第二阈值时, 选择发射功率最 小的波束。

30、 一种下行波束确定系统, 其中, 所述系统包括:

基站, 配置为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 束对应的波束索引以及接收终端所反馈的波束索引, 并选择终端所反馈的 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束;

终端, 配置为接收所述波束, 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 束选择策略的波束,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并向基站发 送所述波束索引。

31、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 其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所述计算 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所述权利要求 1至 7、 权利要求 8至 14、 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Description:
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装置及系统、 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中的波束确定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波束 确定方法、 装置及系统、 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波束赋形 ( Beam Forming, BF )是 LTE以及长期演进高级系统(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system, LTE- Advance ) 中所用到的通信技术,是通 过改变发送设备的天线单元的权值, 在空间形成方向性波束, 减少非接收 方位上信号的发送, 从而降低了发射功率, 同时提升或保证了终端接收信 号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 能提升系统的容量。

现有的波束确定方法包括: 首先, 获取信道状况; 其次, 根据信道状 况选择波束赋形的权值; 再次, 根据所述权值形成波束。

所述信道状况获取的过程包括: 基站从终端反馈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终端从基站反馈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然而, 当基站在获得所述波束赋形的 权值之前, 无法利用理想的波束发送信号覆盖到终端; 终端将无法接收并 测量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 就无法向基站反馈信道状况, 这样将导致了波 束赋形的实现不能, 从而基站无法选择合适的下行波束来承载通信 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装置及系统、 计算机存储介质, 以解决下行波束无法实现波束赋形, 进而导致无法由 BF 形成波束通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 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 束 索引;

接收反馈的波束索引;

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束。

优选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波束索引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优选地, 所述将所述波束索引承载到所述波束上包括:

将所述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序列直接承载在所述波束上;

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形成 第三序列; 其中, 所述 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 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对 应于所述波束索引; 所述波束索引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处理序列 ; 不同 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处理序列不同;

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优选地, 所述将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第一序列直接承载 在所述波束上 包括:

将所述波束索弓 1所对应的第一序列作为系统消息序列的一部 承载在 所述波束上;

其中,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加扰序列;

所述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 形成第三序列包括: 利用所述加扰序列对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验序列进行加扰处理, 形成 所述第三序列。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 序列以及校险序列;

所述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 形成第三序列包括: 将所述扩频序列对系统消息序列以及校险序列 进行扩频处理, 形成第 三序列。

优选地,

每一所述波束上还承载有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 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 息, 其中, 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所述功率偏移指示信息用 以为波束选择提 供依据;

在发送所述波束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 移指示信息承载到所述波束。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 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波束, 所述波束上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

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 策略的波束;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优选地, 所述提取波束索引包括:

从所述波束上直接提取对应于所述波束索引的 第一序列;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第三序列;

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 进行预设处理, 获取第 二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 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 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仅对应一个所述波束索引; 一个所述波束索 引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处理序列。

优选地, 所述从所述波束上直接提取对应于所述波束索 引的第一序列 包括: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对系统消息序列中所述第一 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系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优选地,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解扰序列;

所述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 序列进行预设处理, 获 取第二序列包括:

利用预先存储的所述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 进行解扰处理, 获取第 二序列;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 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包括:

根据经解扰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解扰序 列, 确定所述波束索引。 优选地,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 序列以及校险序列;

所述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 序列进行预设处理, 获 取第二序列包括:

利用预先存储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 解扩频处理, 获取系统 消息序列;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 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包括:

才艮据经解扩频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扩 频序列 , 确定所述波束索 引。

优选地, 所述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策为接收信号质量最 优策略或接收 信号质量大于阈值策略。

优选地, 所述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 选择策略的波 束包括: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信息或 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获 取所述波束的发射功率;

当两个以上波束的接收信号质量差值小于第一 阈值时或两个以上波束 的接收质量均大于第二阈值时, 选择发射功率最小的波束。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 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 波束索引;

终端接收所述波束;

终端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 选择策略的波束;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基站接收所述波束索引, 并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为下 行波束。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 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 配置为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 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

第一接收单元, 配置为接收反馈的波束索引;

第一选择单元, 配置为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 束。

优选地, 所述装置还包括:

承载单元, 配置为将所述波束索弓 1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优选地, 所述^ ^载单元具体配置为:

将所述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序列直接承载在所述波束上;

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形成 第三序列; 其中, 所述 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 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对 应于所述波束索引; 所述波束索引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处理序列 ; 不同 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处理序列不同;

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优选地, 所述承载单元配置为将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第 一序列直接承 载在所示波束上时, 将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第一序列作为系统消息 序列的 一部分^^载在所述波束上;

其中,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加扰序列;

所述承载单元具体配置为将所述加扰序列对第 二序列进行加扰处理, 形成所述第三序列, 并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为系统序列以 及校验序列;

所述^载单元具体配置为将所述扩频序列对所 第二序列进行扩频处 理, 形成第三序列, 并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优选地,

每一所述波束上还承载有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 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 息;

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所述功率偏移指示信息用 以为波束选择提供依 据;; 所述^载单元还配置为将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 述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 装置,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 配置为接收波束, 所述波束上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 波束索引;

第二选择单元, 配置为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 束选择 策略的波束;

提取单元, 配置为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

第二发送单元, 配置为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优选地, 所述提取单元具体配置为

从所述波束上直接提取对应于所述波束索引的 第一序列;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第三序列 ;

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 进行预设处理, 获取第 二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 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 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

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仅对应一个所述波束索引; 一个所述波束索 引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处理序列。

优选地, 所述提取单元配置为从所述波束上直接提取对 应于所述波束 索引的第一序列时,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系统消息序列中的所述第一 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优选地,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解扰序列;

所述提取单元具体配置为利用预先存储的所述 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三序 列进行解扰处理, 获取第二序列, 且根据经解扰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 的解扰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索引。

优选地,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 序列以及校险序列;

所述提取单元具体配置为利用预先存储的扩频 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 行解扩频处理, 获取第二序列; 根据经解扩频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 扩频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索引。

优选地, 所述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策为接收信号质量最 优策略或接收 信号质量大于阈值策略。

优选地, 所述第二选择单元具体配置为从所述波束上提 取所述波束的 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获取所述波束的发射功率; 当两个以 上波束的接收信号质量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或两 个以上波束的接收信号质量 均大于第二阈值时, 选择发射功率最小的波束。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 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 基站, 配置为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 束对应的波束索引以及接收终端所反馈的波束 索引, 并选择终端所反馈的 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束;

终端, 配置为接收所述波束, 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 束选择策略的波束,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并向基站发 送所述波束索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 质, 其中存储有计算机 可执行指令, 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装置及系统、 计算机存储 介质, 通过基站发射多个波束, 并根据终端所接收到并反馈的波束索引, 来确定下行波束,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无法向基站反馈信 道状态导 致的无法进行波束赋形, 进而导致的无法利用波束进行通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 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波束、 时间单元以及波束索引之间 的映射关系图;

图 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 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 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 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 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实施例对本 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 步的详细阐述。

第一实施例:

如图 1所示, 本实施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 S110: 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束 对应的波束索引;

步骤 S120: 接收反馈的波束索引;

步骤 S130: 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 束。

所述步骤 S110中所述的波束为经过了 BF处理的波束, 可以是基带波 束, 也可以是射频波束。 步骤 S110中所发射的多个波束可以指向同一发射 方向, 也可以指向不同的发射方向。 多个所述波束可以同时发射, 也可以 是不同时发射, 仅需满足终端能区别接收不同波束即可。 当所述基站采用 码分复用的方式发送所述多个波束时, 若干个所述波束可以同时发射, 波 束采用码分复用的方式对波束索引进行处理。 每一波束都对应了一个波束 索引, 且在所述波束上还承载有对应的波束索引, 当终端接收到一个所述 波束后, 可以从波束中提取该波束的波束索引。 步骤 S110中, 所发射的多 个所述波束可以分为若干类, 每一类波束对应一个 BF权值, 同一类波束的 波束索引可相同。

终端侧接收到多个波束后, 会根据波束选择策略选择一个波束, 提取 该波束中的波束索引, 并返回到波束的发射方(通常为基站), 以方便波束 的选择和确定。 当终端可以从一个波束中提取波束索引, 说明该波束已被 终端接收到了, 且能用于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相对于现有方法实现更 加简便, 避免了无法接收到信道状态信息无法实现波束 赋形的问题。

具体的如基站可以发射 N个波束。 所述 N个波束覆盖了基站所要覆盖 的所有区域。 基站一个发射周期分为了 M个时间单元。 一个时间单元又可 分为若干个时隙, 且对应若干个帧或或子帧。 所述 M个时间单元可分为 X 个时间单元组; X不小于 1 具体的如 2、 3、 4或 5等。 一个时间单元组至 少包括一个时间单元。 所述基站用于发送波束的若干个时间单元可以 连续 或间隔分布在所述基站的发射周期内。 选定的用于发送波束时间单元组或 时间单元, 可以采用子帧偏置以及周期相结合的方式来指 示发送波束的时 间单元组或时间单元。 所述子帧偏置指示的子帧为起始子帧, 周期为相邻 两次发送波束之间所间隔的子帧数。

如图 2所示, 基站 A可以发射 8个波束(即 N=8 ); 8个所述波束能覆 盖基站所需覆盖的所有范围。 所述 8个波束依次是 BF0、 BF1、 BF2、 BF3、 BF4、 BF5、 BF6以及 BF7, 依次对应的波束索引为 BFI=0、 BFI=1、 BFI=2、 BFI=3、 BFI=4、 BFI=5、 BFI=6以及 BFI=7。 其中, 基站的发射周期分为 8 个时间单元(即 M=8 )。 所述 8个时间单元依次是 TE0、 TE1、 TE2、 TE3、 TE4、 TE5、 TE6以及 TE7。 波束 BFO在时间单元 TEO发射, 波束 BF1在 时间单元 TE1发射,波束 BF2在时间单元 TE2发射,波束 BF3在时间单元 TE3发射,波束 BF4在时间单元 ΤΕ4发射,波束 BF5在时间单元 ΤΕ5发射, 波束 BF6在时间单元 ΤΕ6发射,波束 BF7在时间单元 ΤΕ7发射。在具体的 实现过程中, 一个所述波束索弓 1对应的一个具体的索引值。

基站 Α发射所述波束 BF0、 BF1、 BF2、 BF3、 BF4、 BF5、 BF6 以及 BF7,基站接收到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 并根据波束选择策略确定所接 收波束中的一个为下行波束; 这里, 所述波束选择策略为接收质量最佳的 波束以及接收质量大于阈值的波束等, 具体的所述接收质量可以用信噪比 等衡量接收信号质量效果的参数来判断。

确定波束后, 终端将从波束上提取对应该波束的波束索引并 向基站 A 返回所提取的波束索引。 具体的如终端 B接收到了基站 A发送的波束 BF2 以及波束 BF4, 并且根据接收质量最佳选择策略, 确定了波束 BF4为下行 波束。终端 B从所接收的波束 BF4中提取所述波束 BF4所对应的波束索引 BFI=4, 将所述波束索引返回给基站 A, 进而基站 A确定与终端 B进行通 信时, 可以采用波束 BF4。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 基站 A和终端 B之间还 包括进行同步的步骤。 所述基站 A与终端 B之间的同步, 可以是在发送波 束之前或在发射波束的同时进行同步。 当发射所述波束的同时进行同步, 进行同步的方法为利用所述波束承载同步序列 进行与终端的同步。 具体的 如发送一个波束 C, 同时利用所述波束 C发送进行基站 A和终端 B同步的 同步序列。 述波束中可仅直接承载对应波束的波束索引。 而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 所 述波束还可以用来承载需要由基站向终端发射 的其他消息, 以减少基站波 束发射的次数。 具体的如, 所述波束上还可以承载有系统消息。 所述系统 消息通常为网管或基站等设备以广播方式向用 户设备发送的有关通信的公 告、 通知或提示等, 为通信提供必要条件, 具体构成可以包括以下信息至 少之一系统控制信令, 无线帧号(用以指示控制信令所承载的无线帧 )、 带 宽以及公共陆地移动网( PLM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编号等信息。

在发送所述波束之前, 本实施例所说的下行波束确定方法还包括, 将 所述波束索引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所述承载的方法有多种:

第一种: 将所述波束索引对应的第一序列直接承载在所 述波束上; 所 述第一序列可以单独承载在所述波束上, 也可以与对应于基站向终端发送 的其他消息序列共同承载在所述波束上。 具体的如, 所述波束还用以承载 系统消息, 且波束索引作为系统消息的一部分, 第一序列与对应于系统消 息中其他区消息的序列分别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

第二种: 将波束索引间接承载到波束上的方法包括:

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形成 第三序列; 其中, 所述 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 消息; 校验序列对应于实现对所述系统消息的差错验 证以及验证的校验码。 所述校验序列可以是任意一种检验码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 CRC循环 冗余校险序列;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对应于所述波束索引; 所述波束索引对 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处理序列; 不同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第一处理序列不同; 一个波束索引可能对应 1个、 2个或 2个以上的第一处理序列;

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校险序列时伴随着系统消息一同传输的, 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波束既 承载了波束索引还承载了有系统消息, 且波束索引耦合在系统消息序列与 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中的至少一个中, 故减少了波束上所承载序列的 长度, 减少了信令开销。

在所述第一种将第一序列直接承载在波束上时 ,可用 log 2 N位比特来表 示波束索引,其中 N为基站所能发射的波束总数。如 8个波束, 则可用 3bit 来表示,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以及 111均分别对应一种波 束。

上述比特可以作为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系统消息 比特中一部分承载波束 上。

第二种将波束索引间接承载在波束上的方法有 多种, 以下具体的提供 几种简便的实现方式:

方式 A: 所述第一处理序列为加扰序列;

所述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 形成第三序列包括: 利用所述加扰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加扰处理, 形成所述第三序列。 所述加扰序列的长度等于第二序列的长度; 当所述第二序列仅为系统 消息序列时, 则所述加扰序列的长度等于系统消息序列的长 度; 当所述第 二序列仅为校验序列时, 则所述加扰序列的长度等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 验 序列的长度; 当所述第二序列同时包括系统消息序列以及校 验序列时, 则 所述加扰序列的长度等于系统消息序列与校验 序列的长度和。

当所述第二序列为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 且所述系统消息序列的 校验序列为 CRC校验序列时, 则所述加扰序列为 CRC加扰序列。

若基站 C可以发射 16个波束, 16个波束可以覆盖到基站 C所需覆盖 的所有范围。 基站 C对系统消息的进行加扰处理的加扰序列至少 16个。 不同波束对应了不同的加 ·ί尤序列, 从而不同的加 ·ί尤序列可对应相同的波束 索引。 当终端收到所述波束后,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第三序列, 并采用对应 于所述加扰序列的解扰序列进行解扰。 接收设备(如终端)解扰成功, 获 得了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第二序列, 则可根据解扰序列与加扰序列之间的对 应关系, 来确定波束索引。 所述加扰序列可以是各种类型加扰序列。

方式 Β: 所述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

所述将处理序列对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第二序列 进行预处理形成第三序 列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以及系统消息 序列的校验序列; 将所述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扩频处理 , 形成第三序列。

扩频处理为一种利用与被传输信息无关的序列 对被传输信息扩展频 谱, 使之占有超过被传输信息所必须的最小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被传输的 信息为系统消息, 经过扩频处理后所传输的信号具有抗干扰、 抗多径衰落 等能力强等优点。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可使任意两个扩频序列均 正交, 这样第二序列经 由不同的扩频序列处理后, 形成的第三序列互不干扰, 从而接收方可以同 时接收多个波束, 同一时间发射若干个波束, 从而缩短确定下行波束的时 间。

采用第二种波束承载波束索引的方法, 利用了现有通信中所用到的加 扰序列、 扩频序列等序列来指示对应的波束, 从而减少了信令的开销, 且 实现简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波束上还还^载有所述波束的功率 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在发送波束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 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息承载到所述 波束上。

所述功率指示信息通常包括了波束发射功率的 绝对值; 所述功率偏移 指示信息通常包括了波束发射功率的相对值, 都可以用来指示当前波束的 发射功率。 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所述功率偏移指示信息用 以为接收方 (如 终端) 波束选择提供依据。 具体的如, 当终端接收到若干个波束, 其中多 个波束的接收质量都很好或接收质量差小于阈 值, 则此时终端可以选择一 个发射功率更小的波束来进行通信, 一方面减少了基站的发射功率, 另一 方面减少了因通信导致的辐射污染。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 所述功率指示 信息以及所述功率偏移指示信息所对应的序列 , 也可以作为第二序列的一 部分, 进行加 4尤或扩频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简便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 终端无法返回信道状态而无法进行波束赋形问 题。 第二实施例:

如图 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 S210: 接收波束, 所述波束上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 步骤 S220: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 择策略的波束; 步骤 S230: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步骤 S240: 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本实施例是基于终端侧提出的下行波束确定方 法, 对应于第一实施例 中基于基站侧或网络侧的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在所述步骤 S210中, 接收方(如终端)在指定的时间单元或时间单 元 组内同时或不同时接收到了若干个波束, 也可能仅接收到了一个波束。 发 盲检获取的或由发射方 (如基站)通过系统消息等告知接收方的。

当接收方接收到了若干个波束时 , 终端根据已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策 略, 选择一个波束作为下行波束。 具体的如接收方 (如手机)接收到了第 一波束、 第二波束以及第三波束; 且第一波束为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 策略的波束, 则在步骤 S220中选择了所述第二波束。 再通过步骤 S230从 所述第二波束中提取的波束索引 , 通过发射第二波束的波束索引告知发射 方 (如基站)所选的波束索引, 以便基站选择第二波束为下行波束。

当接收方仅接收了一个波束时, 可以直接选择该波束作为下行波束; 也可以通过步骤 S220来进一步判断该波束作为下行波束是否能 供满足需 求的通信质量。 具体如, 当所述步骤 S220的波束选择策略为接收信号大于 阈值策略, 则当所接收的波束的在接收方中接收质量低于 阈值时, 说明通 信质量不好, 所述所接收波束同样不被选为通信的波束。 所述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策略有多种, 具体的包括接收信号质量最优 策略或接收信号质量大于阈值策略。

采用接收信号最优策略, 则在所述步骤 S220中, 将比较终端可接收的 各波束, 在终端中的接收质量, 然后选择接收质量最好的波束。 用以衡量 接收质量的参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具体的如信噪比等。 采用这种策略, 可以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尽可能的 好。

采用接收信号质量大于阈值策略, 则在所述步骤 S220中, 当接收到的 某一个波束, 在终端中的接收质量大于预定阈值即可, 可以忽略后续波束 的接收, 从而下行波束确定的速度快。

具体的选择哪一种波束选择策略, 可以根据通信需求以及信道状态来 确定。

在所述步骤 S230中提取波束索引的方法, 根据波束索引在在波束中所 承载的方式不同的而不同,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 从波束中直接提取波束索引的第一序列。 通常波束索引单独 或与系统消息等其他向终端传输的消息分别承 载在波束上, 接收方 (如手 机) 只需在波束的对应位置提取波束索引即可, 这种方式简便易行。 具体 的如所述波束索引作为系统消息的一部分, 第一序列作为对应于系统消息 的系统消息序列的一部分从所述波束上被提取 。

第二种: 从波束中间接提取波束索引的方式: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第三序列;

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 进行预设处理, 获取第 二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至少包括系统消息序列和校验序 列的其中之一; 所 述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 验码;

根据经预设处理获得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 理序列, 确定所述波束 索引。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可以为解扰序列, 还可以是用于解扩频处理的扩频 序列等处理序列。 通常在终端中存储有若干个第二处理序列, 终端利用可 逐一利用第二处理序列对第三序列进行预设处 理, 若第二序列中的序列 a 对第三序列处理后成功获得第二序列, 则才艮据序列 a确定波束索引。 序列 a确定了, 则对应于序列 a的第一处理序列也确定了, 更具第一处理序列与 波束索引的映射关系, 则可成功获得波束索引。 一个第二处理序列仅对应 一个波束索引, 一个波束索引可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处理序列 。

具体地, 当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解扰序列时,

首先, 利用预先存储的所述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 进行解扰处理, 获取第二序列;

其次, 确定经解扰处理获取了所述第二序列所对应的 解扰序列的索引, 为所述波束索引。

当所述第二序列为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时 , 则所述解扰序列为校 验码解扰序列。 若所述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为对应于循环 冗余检验码 的 CRC校验序列时 , 则所述解扰序列为 CRC解扰序列。

通常为终端接收到一个波束后 , 通过预先存储的若干个解扰序列依次 对承载在波束上的第三序列进行解扰处理。 若解扰成功, 则将获得第二序 列, 解扰序列确定了, 则加扰序列也确定了, 则确定了该波束所对应的波 束索引。 解扰是否成功的判断可以采用现有的任意一种 方法进行, 具体的 如通过校验码进行确定, 解码出的第二序列中 0或 1的个数是否满足预设 要求等。

具体地, 当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时;

首先, 利用预先存储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 解扰处理, 获取 第二序列; 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以及校险序列; 所述系统消息序列 对应于系统消息; 所述校验序列对应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其次, 根据经解扩频处理获取了所述第二序列所对应 的扩频序列, 确 定所述波束索引。

通常为终端接收到一个波束后, 通过预先存储的若干个扩频序列依次 对承载在波束上的第三序列进行解扩频处理。 若解扩频成功, 则将获得第 二序列, 扩频序列确定了, 则基站中进行扩频处理的扩频序列也确定了, 进而确定了该波束所对应的波束索引。 解扩频是否成功的判断可以采用现 有的任意一种方法进行, 具体的如通过校险码进行确定, 解码出的第二序 列中 0或 1的个数是否满足预设要求等。

此外,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上述的确定下行 波束的方法, 具 体如下:

第一步骤: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信息或 功率偏移指 示信息, 获取所述波束的发射功率; 所述功率指示信息以及功率偏移指示 信息都承载有终端所接收的波束的发射功率;

第二步骤: 当两个以上波束的接收信号质量均大于第二阈 值或者接收 质量差小于第一阈值时, 选择发射功率最小的波束。 所述第一阈值和第二 阈值都是预先存储好的。

利用上述方法所确定的波束, 不仅可以保证终端一定的通信质量, 同 时还可以尽可能低基站的发射功率, 减少了基站功耗以及通信辐射污染。

本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与现有的通过终端与基站之间通 过参考信号收发来确定所用的下行波束不同, 本实施例中直接发送波束, 通过终端是否接收到该波束以及该波束是否能 满足终端所需的接收质量等 波束选择策略为确定下行波束,不会出现无法 确定 BF的权值而导致无法用 波束进行通信的问题。 第三实施例: 如图 4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 S310: 基站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 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

步骤 S320: 终端接收所述波束;

步骤 S330: 终端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 选择策略的 波束;

步骤 S340: 终端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步骤 S350: 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步骤 S360: 基站接收所述波束索引, 并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引对应 的波束为下行波束。

所述步骤 S310中所述的波束可以是基带波束, 也可以是射频波束, 具 体选择哪一种方式, 可以根据通信系统结构以及通信需求进行选择 。 所述 波束的发射方向以及发射时间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相同, 仅需满足终端可 以分别接收即可。

在所述步骤 S320中, 终端接收的波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波束选 择策略可以如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所 述的波束选择策略。

所述步骤 S340中, 终端提取所选波束上的波束索引方式, 因波束索引 承载到所波束上的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具体的如从波束上直接提取波束索 弓 1所对应的第一序列, 也可以是提取系统消息序列和 /或校验序列来获取波 束索引, 具体可参见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具有能简便快速确定下行波束, 避免了现有的无法确定 BF权值而导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如图 5所示,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 510, 配置为发射至少一个波束,每一所述波束上分 别承 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

第一接收单元 520, 配置为接收反馈的波束索引;

第一选择单元 530,配置为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引对应的波 为下行 波束。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 51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发送天线或发送天线阵列 , 具体的如智能天线阵列, 配置为发射经不同权值 BF处理的波束。每一波束 上承载有对应的波束索引。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 520可以为接收天线等空口结构, 配置为接收终端 所发送的波束索引。

所述第二选择单元 530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 520所接收的波束索弓 1 , 确定下行波束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 上, 还增加了用以将所述波束索引承载到所述波束 上的承载单元。 所述承 载单元根据承载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种结构。

第一种, 所述^载单元具体配置为将所述波束索引对应 第一序列直 接承载在所述波束上。 具体的如, 所述承载单元具体配置为将所述波束索 ? 1对应的第一序列作为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系统 息序列的一部分承载在所 述波束上。 通常第一序列由波束索引转换而来, 不同的波束索引对应的不 同的第一序列。

第二种: 利用第一处理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预处理形成 第三序列以及 将所述第三序列承载到所述波束上; 所述第二序列包括系统消息序列以及 校验序列的至少其中之一。 系统消息序列对应于系统消息; 校验序列对应 于系统消息的校验码。

其中所述承载单元的具体结构包括解调电路等 物理结构。

所述承载单元的第一种结构具有实现简单快捷 的优点; 第二种承载结 构不仅减少了基站向终端所发射波束的次数, 同时减少了缩短了序列长度, 从而降低了信令开销。

对应于所述第二种承载方法的承载单元的结构 有多种, 以下提供两种。 第一种: 所述处理序列为加扰序列, 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加扰模块; 所 述加扰模块, 以将所述加扰序列对第二序列进行加扰处理, 形成所述第三 序列。 所述加扰模块的物理结构可为加扰电路或加扰 器。

第二种: 所述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 所述^载单元包括扩频模块; 所述扩频单元具体配置为将所述扩频序列对所 述第二序列进行扩频处 理, 形成第三序列。 所述扩频单元可以为现有的任意一种扩频结构 , 具体 的可以是 频电路以及 频器等。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当每一所述波束上还承载有所述波束的 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所述功率偏移指 示信息用以为波束选择提供依据;;

所述承载单元, 还配置为将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 信息承 载到所述波束上。 具体的如所述 载单元, 将

将所述功率指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信息作为 系统消息的一部分承载 在波束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所述下行波束确定装 置的实例; 具体的所述 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介质、 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以及连接所述 处理器、 存储介质以及通信接口的总线。 所述通信接口用以收发数据, 实 现与外设的数据交互。 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软件或者固件; 所述存储介 质可以 ROM、 RAM, Flash等常见的存储介质, 且优选为非瞬间存储介质, 如 ROM 以及光盘等。

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软件或固件, 所述下行波束确定装置至少可以实 现以下功能: 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 束 索引;

接收反馈的波束索引;

选择所述反馈的波束索引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 束。

综合上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 中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提供了具体实现硬件, 同样的具有能简便实 现下行波束确定的优点, 避免无法进行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导致无法进行 波束赋形导致的波束通信不能问题的出现。 第五实施例:

如图 6所示, 本实施例一种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 610, 配置为接收波束, 所述波束上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 的波束索引;

第二选择单元 620,配置为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 波束选 择策略的波束;

提取单元 630, 配置为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 第二发送单元 640, 配置为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 61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接收天线等接收装置, 配置 为接收发射方 (如基站)所发射的波束。

所述第二选择单元 620, 根据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策略选择一个波束, 被选中的波束确定为下行波束, 具体的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当处 理器运行, 即可对所述第二接收单元 610 中所述接收的波束进行选择, 选 择出满足所述波束选择策略的波束来。 所述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 单 片机、 数字处理器以及可编程逻辑阵列处理器等。 所述波束选择策略有多 种, 本实施例提供两种优选的策略, 具体为接收信号质量最优策略或接收 信号质量大于阈值策略。 为了进一步通知到波束的发射方, 由所述提取单元 630从波束上提取 所选波束的波束索引 ,并将所提取的波束索引发送到发射方(通常 基站)。 所述提取单元 63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解调器或解调电路, 配置为从波束上 提取承载在所选择波束上的序列, 从而获取所述波束索引。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 64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发送天线等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可以是独立的结构, 优选为集成 在通信终端中的结构。 具体的所述通信终端可以手机、 智能手机等通信物 理装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通过接收波束、 选择波束以及发 送波束索引, 实现了对下行波束的选择, 相对于现有方法, 具有波束选择 快速简便, 避免了基站和终端之间因无法实现关于信道状 态信息的交互导 致的波束通信不能现象的出现。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所述提取单元提取波束索引方式有多种, 对应 的物理结构也有多种。

第一种: 所述提取单元直接从所述波束上提取对应于所 述波束索引的 第一序列。 所述提取单元直接从所述波束上或者从所述波 束提取所承载的 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系统消息序列中第一序列; 所述第一序列可以是用于指 示对应波束的波束索引, 还可以用来指代其他的信息。 不同波束对应于不 同的波束索引。 波束索引可以用索引值来进行区分; 所述第一序列可以由 索引值转换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 当第一序列作为对应系统消息的系统消 息序列的一部分时,

第二种: 所述提取单元, 首先, 从所述波束上提取对应于系统消息的 第三编码序; 其次, 利用预先存储的第二处理序列对所述第三序列 进行预 设处理, 获取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第二序列; 再次, 确定经预设处理获得了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处理序列的索引, 为所述波束索弓 1。 具体的所述第二种又可分为多种情况, 以下提供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方式一: 所述提取单元包括第一获取模块以及解扰模块 ;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配置为从所述波束上解调出 第三序列;

所述解扰模块具体配置为利用预先存储的所述 解扰序列对所述第三序 列进行解扰处理, 获取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第二序列;

经解扰处理并获得所述第二序列所对应的解扰 序列的索引, 为所述波 束索引。

方式二: 所述第二处理序列为扩频序列;

所述提取单元包括第二获取模块以及解扩频模 块;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配置为从所述波束提取出第 三序列; 所述提取包括 解调等操作, 所述解调对应了具体物理硬件如解调电路或解 调器。

所述解扩频模块配置为利用预先存储的扩频序 列对所述第三序列进行 解扰处理, 获取对应于系统消息的第二序列;

经解扩频处理获取的所述第二序列所对应的扩 频序列的索引信息为所 述波束索引。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以及第二获取模块都可为解 调器或解调电路等物理 结构。 所述解扰模块的具体结构可为解扰器或解扰电 路。 所述解扩频模块 的具体结构可谓解扩频器以及解扩频电路。

当所述波束上还承载有对应于该波束的功率指 示信息或功率偏移指示 信息时, 所述第二选择单元具体包括第三获取模块以及 波束索引确定模块。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配置为从所述波束上解调出 所述波束的功率指示信息或 功率偏移指示信息, 以获取所述波束的发射功率。 所述波束索引确定模块 配置为当两个以上波束的接收信号质量相等或 均大于第一阈值时或接收信 号质量差小于第二阈值时, 选择发射功率最小的波束。 在本实施例中在保 证了终端中接收质量的同时, 选择出一个发射功率更小的波束, 从而降低 了发射方 (如基站) 的发射功率, 同时减小了通信中的波束辐射污染。 本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用于下行波束的选择和确定, 具 有选择简便快捷的优点, 能有效的避免基站和终端之间无法实现关于信 道 状态交互时, 导致的无法利用波束继续通信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所述下行波束确定装 置的实例; 具体的所述 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介质、 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以及连接所述 处理器、 存储介质以及通信接口的总线。 所述通信接口用以收发数据, 实 现与外设的数据交互。 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软件或者固件; 所述存储介 质可以 ROM等常见的存储介质, 且优选为掉电存储介质。

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软件或固件, 所述下行波束确定装置至少可以实 现以下功能:

接收波束, 所述波束上承载有所述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

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束选择 策略的波束;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发送所述波束索引。

综合上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装置,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中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方法, 提供了具体实现硬件, 能有效的避免无法进 行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导致无法进行波束赋形导致的波束通信不能问 题的 出现。 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波束确定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

基站, 配置为发射至少一个波束, 每一所述波束上分别承载有所述波 束对应的波束索引以及接收终端所发送的波束 索引, 并选择与终端所发送 的波束索弓 1对应的波束为下行波束;

终端, 配置为接收所述波束, 选择出所接收波束中满足预先存储的波 束选择策略的波束, 提取所选择的波束上所承载的波束索引, 并向基站发 送所述波束索引。

本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定系统, 包括基站和终端, 所述基站和终 端之间通过已经经过 BF处理所形成的波束进行波束的选择和确定, 有效 的避免现有技术中, 由于基站发射的参考信号无法达到终端, 或终端无法 返回信道状态 , 导致 BF无法获得权值, 进而无法实现 BF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对应于第四实施例中的 所述装置的任意一种结 构; 所述终端对应于第五实施例的所述装置的任意 一种结构。

以下提供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行波束确 定方法、 下行波束确定 装置及下行波束确定系统的应用示例 1~4:

示例 1:

示例 1包括子示例 1.1~1.9.

假设基站利用 N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站在 时间单元 0或者时间单元组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基站在时间单元 1或者时间单元组 1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 息 1 , 依次类推, 基站在时间单元 N-1或者时间单元组 N-1利用波束 N-1 发送同步信号 N-1和系统消息 N-1。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 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η ( η=0,1,...,Ν-1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M ( 0 < M≤ log 2 (N) )比特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 中 , N为预定义的基站最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 获得对应的波 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的索引值直接或者间接的 通过上行链路反馈 给基站。 所述波束索引和子示例中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 扰码索引和扩 频码索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子示例 1.1 :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站在 时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基站在时间单元 7利 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统消息 7。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 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3比特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其中, 8为预定义的基 站最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 的比特获得所 述波束索引值为 1 ,并且把所述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 行链路反 馈给基站。

子示例 1.2: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站在 时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基站在时间单元 3利 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 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3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3比特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23 = 8 为预定义 的基站最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的 3比特获得 所述波束索引值为 1 ,并且把所述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 行链路 反馈给基站。

子示例 1.3: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站在 时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基站在时间单元 7利 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统消息 7。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 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 定义所述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1所示。 优选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可以为长度为 16的由若干个元 素 "0" 和 "1" 组成的序列。 表 1表征的为波束索引与 CRC加扰比特序列 的对应关系。 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对应于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 例中的 加扰序列。

波束索引 CRC加扰比特序列 波束索引 0 CRC加扰比特序列 0 波束索引 1 CRC加扰比特序列 1 波束索引 2 CRC加扰比特序列 2 波束索引 3 CRC加扰比特序列 3 波束索引 4 CRC加扰比特序列 4 波束索引 5 CRC加扰比特序列 5 波束索引 6 CRC加扰比特序列 6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的 CRC加扰比 特获得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为 1 , 并且把所述 CRC 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 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 站。 此时,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 列用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的 CRC比特序列。

子示例 1.4: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基站在时间单元 3利 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 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3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 CRC加扰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 义所述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2所示。 优选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可以为长度为 16的由若干个元 素 "0" 和 "1" 组成的序列。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种的 CRC加扰 比特序列获得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为 1 , 并且把所 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 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 馈给基站。 此时,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用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的 CRC比特序列。 子示例 1.5: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基站在时间单元 7利 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统消息 7。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 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扰码比特序列来指示对 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 所述的扰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2 所示。优选的扰码比特序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 特序列的长度,可以包括 CRC 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表 2表征的为波束索引与加扰比特序列的对 应关系。 所述加扰比特序列对应于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 施例中的加扰序列。

表 2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 的扰码比特获 得所述扰码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为 1 ,并且把所述扰码比特序列索 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上行链 路反馈给基站。 此时, 扰码 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扰码比特序列用来对所述系统消息进行加 扰和解扰。

子示例 1.6: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基站在时间单元 3利 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 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3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扰码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 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 述的扰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3 所示。优选的扰码比特序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 特序列的长度,可以包括 CRC 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 种的扰码比特 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 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此时, 扰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扰码比特序列用来对所述系统消息进 行加 4尤和解 4尤。 子示例 1.7: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站在 时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基站在时间单元 7利 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统消息 7。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 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扩频码比特序列来指示 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 义所述的扩频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 如表 3 所示。 优选的扩频码比特序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特序 列的长度, 可 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表 3表征的为波束索引与扩频码 比特序列的对应关系。 所述扩频码比特序列对应于第一实施例至第六 实施 例中的扩频序列。

表 3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 的扩频码比特 获得所述 频码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为 1 ,并且把所述 频码比特 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 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此时, 扩频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扩频码比特序列用来对系统消息进 行扩频加 ·ί尤处理。

子示例 1.8: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基站在时间单元 3利 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 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3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扰码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 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 述的扩频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4 所示。 优选的扩频码比特序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特序 列的长度,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1 上 检测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 种的扩频码比 码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接 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 站。 扩频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扩频码比特序列用来对系统消 息进行扩频加扰处理。

子示例 1.9:

基于子示例 1.1~1.6, 所述系统消息也可以采用扩频的方式进行扩频 , 保证系统消息的鲁棒性, 不同波束索引系统消息可以具有不同的扩频码 序 列, 不同的扩频码序列具有正交性或者互相关性最 小, 终端在检测同步系 统消息时, 需要利用对应扩频码进行解扩操作, 识别波束索引的方法可以 采用子示例 1.1~1.6中的方法, 或者采用子示例 1.1~1.8中任何两种或者多 种方法的组合, 这样可以支持更多的波束。

例如, 通过比特指示的方式可以 3比特指示 8个波束, 如果结合扰码 的方式设计 2种序列, 那么可以指示 8*2=16个波束,如果进一步结合 CRC 比特序列方式设计 2种 CRC比特序列 , 那么可以指示 8*2*2=32个波束。

所述各种组合方法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基站发送的波束小于预定义最大波束时, 8个波束索引中可以存在不 同索引对应相同波束的情况, 例如表 4所示。 具体哪些波束索引对应哪些 波束值, 仅仅基站知道即可, 终端不知道对应信息, 基站通过对应的索引 值即可找到对应的波束。 所以索引和实际波束的对应关系是基站的实现 方 法。 不同的设备商可以采用不同的对应关系。 所述各种实现方法均在本发 明保护思想范围之内。

表 4 示例 2:

示例 2包括子示例 2.1至 2.9。

假设基站利用 N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站在 时间单元 X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 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N-1发送同步信号 N-1和系统 消息 N-l。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 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 消息 η ( η=0,1,...,Ν-1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M ( 0 < < log 2 (N) } 比特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N 为预定义的基站最 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终端在所述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所述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所述时间单元 上检测出系统同步信号 1和 /或系统消息 1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 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 1 获得对应的波束索引, 并且把所述索引值直接或者 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子示例 2.1: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 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统消息 7。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3比特来指 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8为预定义的基站最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当终端在时间单元 0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时间 单元 0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信号质 最好的一个或者一组 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检 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 统消息的 3比特获得所述波束索引值为 0,并且把所述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 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子示例 2.2: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 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 l,...,3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3比特来指 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23 = 8 为预定义的基站最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时间 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信号 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组波 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检测 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 消息的 3比特获得所述波束索引值为 0,并且把所述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 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子示例 2.3: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 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统消息 7。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 l,...,7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基站通过系统消息 的 CRC加扰比 特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2所示。 优选的 CRC加扰 比特序列可以为长度为 16的由若干个元素 "0" 和 "1" 组成的序列。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系统消息的 CRC加扰比特获得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 值为 0, 并且把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 间接 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此时,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 引。 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用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的 CRC比特序列。

子示例 2.4: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 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 l,...,3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基站通过系统消息 CRC加扰比特 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存在 8 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2所示。 优选的 CRC加扰比 特序列可以为长度为 16的由若干个元素 "0" 和 "1" 组成的序列。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系统消息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获得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 索引值为 0, 并且把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 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此时,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 束索引。 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用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的 CRC比特序列。 子示例 2.5: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 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统消息 7。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扰码比特序 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扰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3 所示。 优选的扰码比特序列长度为 系统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把所述扰码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 或者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 馈给基站。 此时, 扰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扰码比特序列 用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子示例 2.6:

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 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 号 1和系统消息 1 , 依次类推, 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3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扰码比特序列 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扰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3 所示。 优选的扰码比特序列长度为 系统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路反馈给基站。 扰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扰码比特序列用 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子示例 2.7: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 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统消息 7。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扩频码比特 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扩频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 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4所示。 优选的扩频码比特序 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 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把所述扩频码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 接或者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 反馈给基站。 扩频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扩频码比特序列 用来扩频加扰所述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子示例 2.8: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 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3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扰码比特序列 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扩频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4所示。 优选的扩频码比特序列长度 为系统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链路反馈给基站。 扩频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扩频码比特 序列用来扩频加扰所述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子示例 2.9:

基于子示例 2.1~2.6, 所述系统消息也可以采用扩频的方式进行扩频 , 保证系统消息的鲁棒性, 不同波束索引系统消息可以具有不同的扩频码 序 列, 不同的扩频码序列具有正交性或者互相关性最 小, 终端在检测同步系 统消息时, 需要利用对应扩频码进行解扩操作, 识别波束索引的方法可以 采用子示例 2.1~2.6中的方法, 或者采用子示例 2.1~2.8中任何两种或者多 种方法的组合, 这样可以支持更多的波束。

例如, 通过比特指示的方式可以 3比特指示 8个波束, 如果结合扰码 的方式设计 2种序列, 那么可以指示 8*2=16个波束,如果进一步结合 CRC 比特序列方式设计 2种 CRC比特序列 , 那么可以指示 8*2*2=32个波束。

所述各种组合方法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基站发送的波束小于预定义最大波束时, 8个波束索引中可以存在不 同索引对应相同波束的情况, 例如表 1 所示。 具体哪些波束索引对应哪些 波束值, 仅仅基站知道即可, 终端不知道对应信息, 基站通过对应的索引 值即可找到对应的波束。 所以索引和实际波束的对应关系是基站的实现 方 法。 不同的设备商可以采用不同的对应关系。 所述各种实现方法均在本发 明保护思想范围之内。

示例 3:

示例 3包括子示例 3.1~3.9。

假设基站利用 N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 基站在 时间单元 X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 步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依次类推, 利用波束 2n发送同步信号 2n和系统消 息 2n (其中 n=2~floor((N-l)/2)), 其中 floor为下取整函数。 基站在时间单元 Y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 系统消息 3, 依次类推, 利用波束 2n+l 发送同步信号 2n+l 和系统消息 2n+l (其中 n=2~floor((N-l)/2)), 其中 floor为下去整函数。 其中不同的同步 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2n,2n+l (n=0,l,...,(N-l)/2)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M ( 0< <log 2 (N)-l ) 比特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N 为预定义的基站 最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终端在所述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所述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所述时间单元 X 上检测出系统同步信号 0和 /或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 以通过检测系统消息获得对应的波束索引 0,并且把所述索引值直接或者间 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示例 2中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以及扰比特序列均对应第一实 施例至实 施例中的扰码序列; 示例 2 中的扩频码比特序列对应于第一实施例至第六 实施例中的扩频序列。

子示例 3.1 :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步 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6发送同步信号 6和系统消息 6。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 利用波束 3 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依次类推, 利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 统消息 7。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 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3比特来指 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8为预定义的基站最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当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 个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 收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 一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 上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 测系统消息的 3比特获得所述波束索引值为 0,并且把所述波束索引值直接 或者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子示例 3.2: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步 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 统消息 1 , 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 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 l,...,3 ) 中承载对 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3比特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23 = 8 为预定义的基站最大支持的波束个数。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时间 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信号 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组波 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检测 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 消息的 3比特获得所述波束索引值为 0,并且把所述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间 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子示例 3.3: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步 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6发送同步信号 6和系统消息 6。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 利用波束 3 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依次类推, 利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 统消息 7。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 消息 n ( n=0, 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 CRC 加扰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 CRC加扰比特序 列存在 8种序列,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例如 2所示。优选的 CRC 加扰比特序列可以为长度为 16的由若干个元素 "0" 和 "1" 组成的序列。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系统消息的 CRC加扰比特获得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 值为 0, 并且把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 间接 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此时,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 引。 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用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的 CRC比特序列。

子示例 3.4: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步 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 统消息 1 , 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 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 l,...,3 ) 中承载对 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 CRC加扰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 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 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2所示。优选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可以为长度为 16 的由若干个元素 "0" 和 "1" 组成的序列。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系统消息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获得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 索引值为 0, 并且把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或者 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馈给基站。 此时, CRC加扰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 束索引。

所述 CRC加扰比特序列用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的 CRC比特序列。 子示例 3.5: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步 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6发送同步信号 6和系统消息 6。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 利用波束 3 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依次类推, 利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 统消息 7。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 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扰码 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扰码比特序列存在 8 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3 所示。 优选的扰码比特序 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 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把所述扰码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接 或者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反 馈给基站。 扰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扰码比特序列用来加 扰所述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子示例 3.6: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步 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 统消息 1 , 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 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3 ) 中承载对 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扰码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 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扰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 索引, 例如表 3 所示。 优选的扰码比特序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特序列 的长 度,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路反馈给基站。 扰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扰码比特序列用 来加扰所述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子示例 3.7:

假设基站利用 8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步 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依次类推,利用波束 6发送同步信号 6和系统消息 6。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统消息 1 , 利用波束 3 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依次类推, 利用波束 7发送同步信号 7和系 统消息 7。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 不同的序列。 系统 消息 n ( n=0,l,...,7 ) 中承载对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的扩频 码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扩频码比特序列存 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束索引, 例如表 4所示。 优选的扩频码 比特序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 ,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 可以不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把所述扩频码比特序列索引或者波束索引值直 接或者间接的通过上行链路 反馈给基站。 扩频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扩频码比特序列 用来扩频加扰所述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子示例 8:

假设基站利用 4个波束, 可以基本覆盖基站需要覆盖的区域。基站在时 间单元 0, 利用波束 0发送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 利用波束 2发送同步 信号 2和系统消息 2。 基站在时间单元 1 , 利用波束 1发送同步信号 1和系 统消息 1 , 利用波束 3发送同步信号 3和系统消息 3。 其中不同的同步信号 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者不同的序列。 系统消息 n ( n=0,l,...,3 ) 中承载对 应波束的索引, 基站通过系统消息中扰码比特序列来指示对应 波束索引。 其中, 预定义所述的扩频码比特序列存在 8种序列, 每种序列对应一个波 束索引, 例如表 4所示。 优选的扩频码比特序列长度为系统信息比特序 列 的长度 , 可以包括 CRC比特序列长度也可以不包括。

终端在各个时间单元检测同步信号和 /或系统消息, 终端通过检测多个 时间单元获得使得终端接收性能最优或者接收 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或者一 组波束索引, 并且把对应波束索引反馈给基站。 假定终端在时间单元 0上 检测同步信号 0和系统消息 0对应所述性能最优, 那么终端可以通过检测 链路反馈给基站。 扩频码比特序列索引对应于波束索引。 所述扩频码比特 序列用来扩频加扰所述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子示例 3.9:

基于子示例 3.1~3.6, 所述系统消息也可以采用扩频的方式进行扩频 , 保证系统消息的鲁棒性, 不同波束索引系统消息可以具有不同的扩频码 序 列, 不同的扩频码序列具有正交性或者互相关性最 小, 终端在检测同步系 统消息时, 需要利用对应扩频码进行解扩操作, 识别波束索引的方法可以 采用子示例 3.1~3.6中的方法, 或者采用示例 3.1~3.8中任何两种或者多种 方法的组合 , 这样可以支持更多的波束。

例如, 通过比特指示的方式可以 3比特指示 8个波束, 如果结合扰码 的方式设计 2种序列, 那么可以指示 8*2=16个波束,如果进一步结合 CRC 比特序列方式设计 2种 CRC比特序列 , 那么可以指示 8*2*2=32个波束。

所述各种组合方法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基站发送的波束小于预定义最大波束时, 8个波束索引中可以存在不 同索引对应相同波束的情况, 例如表 1 所示。 具体哪些波束索引对应哪些 波束值, 仅仅基站知道即可, 终端不知道对应信息, 基站通过对应的索引 值即可找到对应的波束。 所以索引和实际波束的对应关系是基站的实现 方 法。 不同的设备商可以采用不同的对应关系。 所述各种实现方法均在本发 明保护思想范围之内。

示例中仅仅举了两个时间单元 载多个波束的例子, 实际应用中, 可 以多个时间单元承载多个波束, 一个时间单元内可以承载多个波束, 多个 时间单元构成总共需要承载的波束。

指示不同波束的系统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 扰码序 列和扩频码序列进行加扰。 所指系统消息中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 指的是用 CRC加扰比特序列 加扰所述系统消息的 CRC比特序列, 基站对于承载不同波束索引信息的系 统消息采用不同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加扰其 CRC比特序列。

所指系统消息中的扰码比特序列, 指的是加扰所述系统消息的比特序 列, 基站对于包括波束索引的系统消息, 采用的扰码比特序列加扰对应于 所述系统消息的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系统消息的比特序列可以包 括 CRC比特序列也可以不包括。

所指系统消息中的扩频码比特序列, 指的是扩频所述系统消息的比特 序列, 基站对于承载不同波束索引信息的系统消息采 用的扩频码比特序列 扩频系统消息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系统消息的比特序列可以包括 CRC比特 序列也可以不包括。

示例 3中的 CRC加扰比特序列以及扰码比特序列均对应第一 实施例至 实施例中的扰码序列; 示例 3 中的扩频码比特序列对应于第一实施例至第 六实施例中的扩频序列。

示例 4:

在实际系统中, 为了减少基站的发送功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基站对于 不同的波束可能采用不同的发送功率。 例如: 对于 3D天线基站在垂直方向 上, 由于下倾角大的波束覆盖范围较小, 所以采用较小的发送功率; 但是 对于下倾角小且覆盖范围较大的波束, 则采用较大的发送功率。 终端在进 行波束选择时需要区分不同功率的波束, 从而基站可以以尽量小的功率给 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基站在系统消息中需要加入功率指示信息或者 功率偏置指示信息, 通 知终端发送所述系统消息的波束的功率值, 终端在进行波束选择运算时, 如果发现两个波束的峰值相差低于一个门限值 时, 终端可以根据功率指示 信息或者功率偏置指示信息计算在相同功率时 , 两种波束的峰值差, 优先 选择峰值最高的波束, 并反馈其索引。

终端的选择算法可以是终端厂商的实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保护 的思想为, 在基站所述系统消息中不但包含波束索引, 而且包含对应波束 的功率指示信息或者功率偏置指示信息。

实际应用中, 一个基站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单元发送多个波束 , 多个波 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也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单元发送一个波束, 无论基 站采用那种方式发送, 但凡利用了本发明的发明思想, 终端通过系统消息 的相关信息获得波束索引相关信息, 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本 反馈索引不对本发明思想造成任何限制。

所述终端检测最优序列的方法有很多, 可均为检测的实现方法。 例如 采用序列相关的方法, 选择相关值最高的序列索引进行反馈。 不同的准则 可能选择出的序列索引不同, 对于本发明并不存在限制关系。 无论采用何 种检测方法, 只要求得最优一个或者几个最优值, 并且可以对应出索引值, 均在本发明的保护思想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 其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 行指令, 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述各单元可以由电子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或可编程逻辑阵 歹 'J ( Field -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 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 系统、 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 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 软件实施例、 或结 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而且, 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 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 储介质 (包括但不限于磁盘 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 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设备(系统)、 和计算机程序 产品的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 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 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 /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的结合。 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 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 使得 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 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 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 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 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 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 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 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 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 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 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 上, 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 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 实现的处理, 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 提供用于实现 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 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