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LONG-TERM FUEL MANAGEMENT METHOD FOR REACTOR CORE OF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9014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long-term fuel management method for a reactor core of a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In the first cycle, the reactor core adopts a high-leakage loading mode, that is, an assembly with a high degree of enrichment and an assembly with a low degree of enrichment inside the reactor core match and ar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and a fuel assembly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enrichment is placed at the outermost cycle of the reactor core; and in the subsequent cycle, the reactor core adopts a low-leakage loading mode, that is, each updated new fuel assembly is placed inside the reactor core and is used in cooperation with a burnt-out old assembly, and the burnt-out old fuel assembly is placed at the outermost cycle of the reactor core. The method directly achieves a long-term refuelling design from the first cycle to the balanced cycle, improving the availability and load factor of a power plant, and thereby enhanc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power plant.

Inventors:
LIU QIWEI (CN)
QIANG SHENGLONG (CN)
CHEN LIANG (CN)
LI QING (CN)
CHEN CHANG (CN)
YU YINGRUI (CN)
XIAO PENG (CN)
LI XIANGYANG (CN)
WU LEI (CN)
LIU TONGXIAN (CN)
WANG JINYU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9028
Publication Date:
June 19, 2014
Filing Date:
December 11,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 CHINA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21C5/12; G21C5/1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241772A2008-08-13
EP2280400A12011-02-02
JPH05249270A1993-09-28
CN1760990A2006-04-19
JPS61128185A1986-06-16
US6504889B12003-01-07
Other References:
CAO, HONG ET AL.: "Study and Economics Analysis for 18-month Refueling Management on Power Uprate of a 300 MWe NPP",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33, no. 2, June 2013 (2013-06-01), pages 147 - 15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ENGDU XINGZHI PATENT OFFICE(ORDINARY PARTNERSHIP) (CN)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一种压水堆堆芯的长周期燃料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如 下歩骤:

1 ) 在首循环堆芯采用高泄漏装载模式, 燃料组件可采用 3~5 种不等的 富集度, 其中最高富集度组件堆放在堆芯的最外圈, 较低富集度的燃料组件 在堆芯内部呈交叉棋盘式布置;

2)在首循环中堆芯固体可燃毒物采用硼硅玻璃棒,可根据展平堆芯功率 分布的需要, 所用可燃毒物燃料组件可带 8、 12、 16、 20或 24根毒物棒;

3 )在首循环之后的后续循环中采用低泄漏堆芯装载模式,新燃料组件置 于堆芯里圈;

4)后续循环采用低泄漏堆芯装载模式,堆芯最外圈放置已燃耗过的旧组 件;

5 ) 后续循环使用的固体可燃毒物为由 U02-Gd203均匀混合在芯块中形 成的载钆燃料棒, 新燃料组件带载钆燃料棒的典型数量为 12根、 16根或 20 根。

2、如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一种压水堆堆芯的长周期燃料管理方法,其特 征在于: 在歩骤 3 ) 中, 后续循环所更新的新燃料组件使用两种不同的富集 度, 分别为 4.45%和 4.95%。

Description:
一种压水堆堆芯的长周期燃料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长周期燃料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压水堆堆芯燃料管理, 是指从首循环到平衡循环堆芯, 确定堆芯所使用 的燃料富集度、 可燃毒物的类型及各种组件和毒物在堆芯内的 布置, 使得反 应堆堆芯的设计结果满足核设计准则和电厂总 体要求。 堆芯燃料管理的优劣 直接影响核电厂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是后续安全分析或评价的基础, 所说的 燃料管理方法即为堆芯所使用的燃料富集度、 可燃毒物的类型和各种组件和 毒物在堆芯内的布置的确定方法。

目前, 国内在役和在建核电厂的堆芯燃料管理方法,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 种类型: U 年换料设计; 2) 首循环为年换料设计, 平衡循环后再经过论证 分析, 逐歩过渡到长周期换料设计; 3 )首循环为年换料, 从第二循环起开始 过渡并在平衡循环实现长周期换料设计; 4)从首循环开始便实施长周期换料 设计。上述类型燃料管理策略的特征主要有: 1 )堆芯由 121或 157个燃料组 件构成; 2)前两种策略要么没有实现长周期换料的要求 要么过程显得曲折;

3 ) 对第三种策略, 首循环没有实现长周期换料设计; 4) 所有策略的平衡循 环新组件均使用单一富集度。

综上, 其不足之处在于:

( 1 )由于没能直接实现从首循环开始的长周期换 设计,没有实现核电 厂经济性的进一歩优化; (2)平衡循环采用单一富集度组件, 不利于展平堆芯功率分布、功率峰 因子相应提高, 从而影响堆芯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 较大的功率峰值因子, 造成堆芯平均卸料燃耗降低, 燃料的利用率也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水堆堆芯的长周 期燃料管理方法, 它针对 反应堆堆芯, 直接从首循环起实现长周期换料, 并且能在平衡循环很好地展 平堆芯的功率分布, 获得较小的功率峰因子。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水堆堆芯的长周期燃料管理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歩骤:

1 )在首循环堆芯采用高泄漏装载模式, 燃料组件可采用 3~5种不等的富 集度, 其中最高富集度组件堆放在堆芯的最外圈, 较低富集度的燃料组件在 堆芯内部呈交叉棋盘式布置;

2)在首循环中堆芯固体可燃毒物采用硼硅玻璃 , 可根据展平堆芯功率 分布的需要, 所用可燃毒物燃料组件可带 8、 12、 16、 20或 24根毒物棒;

3 )在首循环之后的后续循环中采用低泄漏堆芯 载模式, 新燃料组件置 于堆芯里圈;

4)后续循环采用低泄漏堆芯装载模式, 堆芯最外圈放置已燃耗过的旧组 件;

5 )后续循环使用的固体可燃毒物为由 U0 2 -Gd 2 0 3 均匀混合在芯块中形成 的载钆燃料棒, 新燃料组件带载钆燃料棒的典型数量为 12根、 16根或 20根。

在上述的一种压水堆堆芯的长周期燃料管理方 法中: 在歩骤 3 ) 中, 后 续循环所更新的新燃料组件使用两种不同的富 集度, 分别为 4.45%和 4.95%。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首循环堆芯采用高泄漏装载模式, 即在 堆芯内部富集度大的组件和富集度低的组件相 互搭配组合, 最高富集度的燃 料组件放在堆芯最外圈; 在后续循环, 堆芯采用低泄漏装载模式, 即每次更 新的新燃料组件均置于堆芯内部且与燃耗过的 旧组件配合使用, 堆芯最外圈 放置已燃耗过的旧燃料组件。 直接实现了从首循环开始到平衡循环的长周期 换料设计, 提高了电厂的可利用率及负荷因子, 电厂的经济效益得以增强。 进一歩的, 后续燃料循环采用两种不同的燃料富集度, 更加容易展平堆芯的 功率分布, 降低了堆芯的功率峰值因子。 相比传统的长周期换料设计, 堆芯 的批平均卸料燃耗提高, 更充分地利用了核燃料。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的首循环堆芯的装载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的平衡循环堆芯的装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 的描述。

一个完整的核电厂堆芯的燃料管理, 具体设计内容涵盖: 首循环所采用 的几种不同燃料富集度的确定、 后续循环新燃料组件富集度的确定、 各个循 环的固体可燃毒物类型的选择、 堆芯燃料组件和固体可燃毒物的布置。

本实施例针对一个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反应堆堆 芯, 该堆芯由 177个燃料 组件构成。 对首循环堆芯的装载, 采用 4种不同富集度的燃料组件 (根据展 平堆芯功率分布的需要,可以为 3种或 5种),选择硼硅玻璃作为固体可燃毒 物以抑制堆芯的初始反应性和优化堆芯的功率 分布。 考虑到首循环所用的全 部为新燃料组件, 故组件的布置方式采用高泄漏的装载模式。

图 1给出了一个典型的首循环堆芯的装载示意图 堆芯采用的 4种富集 度中的最高的燃料组件布置在堆芯的最外圈, 而其余的 3种富集度燃料组件 则布置在堆芯的内部, 且较低富集度的 2种燃料组件在堆芯内部呈交叉棋盘 式布置。 为了控制初始堆芯剩余反应性, 延长堆芯寿期并更好地展平堆芯功率分 布, 在燃料组件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硼硅玻璃可燃 毒物棒, 这些毒物棒插入 燃料组件的导向管中。 所述的燃料组件可以带 8根、 12根、 16根、 20根和 24根硼硅玻璃毒物棒。

上述首循环堆芯装载模式,循环长度可以达到 480~520个等效满功率天, 实现长周期换料设计的需求。

对于后续循环的设计, 包括过渡循环和平衡循环, 此前的不论是年换料 设计或长周期换料设计, 每次更新的新燃料组件均采用单一的燃料富集 度。 这种设计使得展平堆芯功率分布变得困难, 且不利于提高卸料燃料组件的平 均卸料燃耗深度, 降低了燃料的利用率。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 在后续循 环每次加入 2种不同富集度的新燃料组件, 两种燃料富集度之间形成一定的 梯度。 比如, 两种典型燃料组件富集度可以确定为 4.45%和 4.95%。

图 2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平衡循环堆芯的装载示意 , 而过渡循环的新燃 料组件的布置与此图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以便更快地过渡到平衡循环。

与首循环不同,在后续循环中固体可燃毒物使 用钆,其形式为 U0 2 -Gd 2 0 3 均匀混合在芯块中形成载钆燃料棒。 所述发明后续循环新燃料组件带载钆燃 料棒的典型数量为 12根、 16根或 20根。

如图 2所示, 每次加入的新燃料组件中的较高富集度的大多 数置于堆芯 的次外圈, 而另一种富集度的燃料组件则主要放在堆芯里 圈部分。 堆芯最外 圈放置燃耗过一个循环的旧组件, 而在堆芯的里圈放入燃耗更深的 (主要为 已燃耗过两个循环) 的旧组件。 堆芯里圈的已燃耗过的旧组件与新组件相互 搭配组合, 或者使已燃耗过的组件按燃耗深度的不同呈交 叉排列方式。 堆芯装载中新燃料组件所带载钆燃料棒的数量 , 可以根据展平堆芯功率 分布的需要而加以确定。

采用本发明所述堆芯装载方法, 后续循环堆芯循环长度可达到 480~520 等效满功率天。 同时, 将进一歩提高堆芯卸料燃料组件的批平均卸料 燃耗, 提升核燃料的利用率。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 和变型而不脱离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 等同技术 的范围之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