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ETHERNE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137797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n Ethernet.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n Ethernet service processing system, wherein the Ethernet service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es at least two exchange boards and one service board, and each exchange board is linked to the service board through a physical link. The method includes: when faults occur on the Ethernet data transmission in the first exchange board, a state indication signal is transmitted to the service board through the physical link from the first exchange board to indicate that faults occur on the Ethernet data transmission in the first exchange board, so that the service board stops the Ethernet data exchange via the first exchange board, and performs the Ethernet data exchange via the second exchange board.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exchange boards transmit the state indication signal carrying the working state information of the exchange boards to the service board through the physical link, which enables the service board to obtain the working state information of the exchange boards in real time, and to select other proper exchange boards for data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state information of each exchange board, thus reducing the influence degree to the service.

Inventors:
PENG HUA (CN)
LIU GUANGHUI (CN)
LIU YONGHE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4386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10, 2011
Filing Date:
May 20,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PENG HUA (CN)
LIU GUANGHUI (CN)
LIU YONGHE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L12/2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895423A2010-11-24
CN1859022A2006-11-08
CN1437326A2003-08-20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以太网业务处 理系统, 所述以太网业务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交换板, 一个业务板, 每 个所述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与所述业务板相连, 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交换板以太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时, 所述第一交换板通过所述 物理链路向所述业务板发送状态指示信号指示所述第一交换板以太网数据 传输发生故障, 使得所述业务板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进行以太网数据 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以太网数据交换。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交换板或第二交换板状态正常时, 所述第一交换板或第二交换 板通过所述物理链路向每个所述业务板发送状态指示信号指示所述第一交 换板或第二交换板状态正常, 使得所述业务板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或第二 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方法还包括:

以携带脉沖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第一交换板或第二交换板状 态正常, 以携带固定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第一交换板或第二交换 板状态发生故障;

或者,

以携带第一固定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第一交换板或第二交换 板状态正常, 以携带第二固定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第一交换板或 第二交换板状态发生故障。

4、 根据权利要求 1、 2或 3所述的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每个所述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与所述业务板相连, 包括:

每个交换板上的端口先通过交换板上的走线连接到交换板上的背板连 接器, 再通过交换板上的背板连接器与背板相连, 所述背板与业务板上的 背板连接器相连, 再通过业务板上的走线连接到业务板上的端口, 从而实 现了每个所述交换板和业务板之间的物理链路。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使得所述业务板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 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包括:

业务板接收第一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输出的指示所述第一交换板以太 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的状态指示信号, 获取所述第一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为 故障; 业务板接收第二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输出的指示所述第二交换板以 太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状态指示信号, 获取所述第二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为 正常;

所述业务板将到所述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链路设置为不可用, 不向到 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链路上发送数据, 而向所述第二交换板的以太网链路 上发送数据。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业务板继续从到所述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链路上接收数据。

7、 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两个交换 板单元和至少一个业务板, 每个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与每个业务板相连; 当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时, 第一交换板通过所述物 理链路向所述业务板发送状态指示信号指示所述第一交换板以太网数据传 输发生故障;

业务板收到交换板发送的状态指标信号后, 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 进行以太网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以太网数据交换。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交换板包括:

以太网数据交换模块, 与每个所述业务板通过以太网链路相连, 用于 和每个业务板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及交换;

控制模块, 通过物理链路和背板相连, 再通过背板和每个业务板相连, 用于当以太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时, 通过物理链路向业务板输出状态指示 信号, 来指示发生故障。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制模块, 用于输出携带脉沖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交 换板状态正常, 输出携带固定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交换板状态发 生故障; 或者, 输出携带第一固定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交换板状 态正常, 输出携带第二固定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交换板状态发生 故障。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8或 9所述的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每个业务板包括:

指示信号处理模块, 用于接收第一交换板输出的指示第一交换板发生 故障的状态指示信号, 接收第二交换板输出的指示第二交换板状态正常的 状态指示信号, 向业务处理模块发送停止通过第一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命令;

业务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号处理模块发送的所述控制命令, 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Description:
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 2010 年 7 月 15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010229830.3、发明名称为 "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的中国专利 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 系统。 背景技术 以太网是迄今最成功的局域网络技术, 拥有广泛的技术支持, 软硬件 资源丰富。 以太网技术以其良好的经济性、 互通性和易用性, 在办公自动 化、 工业控制以及电信和计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电信和计算领域, 以 太网不仅广泛地应用于系统外部, 作为网元之间数据传输的总线; 同时也 广泛地应用于系统内部, 作为板卡之间数据传输的总线。

以太网 TRUNK (端口汇聚)是一种提升传输带宽和可靠性的 术。 TRUNK技术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为一个逻辑的链 (即一个 TRUNK组) , 不但提升了传输带宽, 而且数据还可以同时经由被绑定的多个物理链 路传 输, 当网络出现故障或其他原因断开其中一条或多 条物理链路时, 剩下的 物理链路还可以传输数据。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对以太网链路进行故障检测 的方法为: 采用 LACP (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协议进行故障检 测。 通过在链路两端互相发送 LACP报文来确定链路的工作状态, LACP报 文发送周期有两个: 短发送周期和长发送周期, 短发包周期每隔 1秒钟发送 一个 LACP报文, 长发送周期每隔 30秒钟发送一个 LACP报文。 针对短发送 周期, 如果在 3秒内, 本端没有收到对端发送的 LACP报文, 则确定对端端 口出现故障, 确定上述本端和对端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 于是, 将上述出 现故障的链路的流量切换到 TRUNK组中其它链路上。 行故障检测的方法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 LACP报文是按照软件协议规 定的发送周期来发送的, 当 A侧的某个端口已经故障的情况下, B侧最短 需要 3秒才能检测到 A侧的某个端口的故障, 以及检测出到上述某个端口 的链路的故障。 在上述 3秒的时间内, B侧通过链路发送到 A侧的某个端 口的数据将丟失, 从而导致丟包, 对业务的影响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 输方法和系统, 以实现 以太网中的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传输不丟包。

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应用于以太网业务处理系统, 所述以 太网业务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交换板, 一个业务板, 每个所述交换板通 过物理链路与所述业务板相连, 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交换板以太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时, 所述第一交换板通过所述 物理链路向所述业务板发送状态指示信号指示 所述第一交换板以太网数据 传输发生故障, 使得所述业务板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进行 以太网数据 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以太网数据交换。

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 包括: 至少两个交换板单元和至少一 个业务板, 每个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与每个业务板相连;

当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时, 第一交换板通过所述物 理链路向所述业务板发送状态指示信号指示所 述第一交换板以太网数据传 输发生故障;

业务板收到交换板发送的状态指标信号后, 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 进行以太网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以太网数据交换。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 出, 本发明实施例交换 板通过物理链路向业务板发送携带交换板工作 状态信息的状态指示信号, 由于物理链路传输信号的时间很短, 可以使业务板及时获取交换板的工作 状态信息, 并根据各个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息选择其他合 适的交换板进行 数据传输, 降低了对业务的影响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 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的数 传输方法的处理流 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业务 、 交换板的应用场景 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各单板通过背 连接器进行各链路 相连的示意图;

图 4为基于图 2所示的应用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 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交换板的具体 件实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业务板根据交换板发送的携带交换板工作状态 信 息的状态指示信号, 获取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息, 将获取的各个交换板的 工作状态信息进行保存。 然后, 所述业务板根据各个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 息, 选择相应的交换板进行数据传输。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 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 方法, 应用于以太网业 务处理系统, 所述以太网业务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交换板 , 一个业务板, 每个所述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与每个所述业务 板相连, 该数据传输方法的 处理流程如图 1所示, 包括如下步骤:

5101、 当第一交换板以太网传输发生故障时, 所述第一交换板通过所 述物理链路向每个所述业务板发送状态指示信 号指示所述第一交换板以太 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

5102、 使得每个所述业务板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 进行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以太网数据交换。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业务板、 交换板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 图 2所示, 在图 2中, 包括至少两个交换板以及多个业务板, 图 2中以两个交 换板以及二个业务板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 2, 每个业务板到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都通过以太网链路连接; 每个交换板也通过以太网链路与每个 业务板相连, 每个交换板中的以太网交换模块通过以太网链 路和每个业务 板中的业务处理模块之间进行以太网数据传输 ; 同时, 第一交换板、 第二 交换板之间通过 HiGig链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 每个交换板中的控制模块还通过一条或多条物 理链 路与每个业务板进行连接, 用于输出状态指示信号。 这里的物理链路实现 形式并不限定, 例如, 可以利用 PCB ( 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制电路板) 上的走线进行连接, 或者使用外接的连线进行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系 统设计布线的简洁, 采用直接使用 PCB上的走线进行相连。 通过物理链路, 可以对信号进行快速地传输。

在进行具体连接时, 无论是物理链路, 还是交换板与业务板相连的以 太网链路, 都可以通过每个板(业务板或交换板) 的背板连接器连接到背 板, 再通过背板上的走线实现信号的相连。

如图 3所示, 交换板上的端口 PIN1先通过本板上的走线 xl (印刷电路板 中绘制)连接到背板连接器, 再通过背板连接器与背板相连; 业务板上的 端口 ΡΙΝΓ也先通过本板上的走线 χΓ与背板连接器相连, 再通过背板连接器 与背板相连; 同时, 在背板上再通过相应的走线 χ2实现 PIN1与 ΡΙΝΓ的信号 连接。 上述端口是指基于某个硬件电路的引脚, 如 DSP、 FPGA、 ASIC等硬 件芯片的一个引脚。

需要说明的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公知常识知道, 在与背板连 接器相连时, 本板上也会设置有对应的连接器来与背板连接 器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也可以将这一套连接器称为 "背板连接器", 因此, 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背板连接器既可以指只连接背板 上的连接器, 还可以包括交 换板(或业务板)上的连接器,在此并不对" 板连接器"一词进行严格区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背板连接器"一词来 交换板(或业务板 )与背板 进行连接。

这里的背板连接器可以是欧式连接器、 ZD连接器、 AirMax连接器、 金 手指连接器等多种连接器, 在此并不限定; 同时, 背板连接器可以连接一 个端口信号, 也可以连接多个端口信号, 在此也不限定。

如果交换板输出的状态指示信号的驱动能力较 强, 则可以通过一个交 换板的端口给多个业务板提供信号, 如一个端口给 3个业务板提供信号; 反 之, 如果交换板输出的状态指示信号的驱动能力较 弱, 一个端口能驱动的 业务板数量也要减少, 如一个端口只给一个业务板提供信号, 此时, 如果 想提供多个业务板信号, 需要多个端口来完成。

基于上述图 2所示的应用场景, 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 输方法的处理流程如图 4所示, 包括如下的处理步骤:

步骤 41、 业务板获取并存储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的工作状态、 所 关联的以太网端口的物理层状态和链路层状态 。

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都处于正常运行工作状态, 第一交换板、 第 二交换板中的控制模块都通过其连接物理链路 的端口输出状态指示信号。 上述状态指示信号所表示的含义可以自定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以携带 脉沖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工作状态正常, 以携带固定电平的状态指示 信号表示工作状态故障; 或者, 以携带第一固定电平 (如高电平) 的状态 指示信号表示工作状态正常, 以携带第一固定电平 (如低电平) 的状态指 示信号表示工作状态故障。 由于, 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都处于正常运行工作状态, 因此, 上 述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中的控制模块通过其连接物理链路 的端口输出 携带脉沖电平或低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 上述状态指示信号通过物理链路 传输, 可以被各个业务板快速地接收到。 当业务板获取上述状态指示信号 中携带的脉沖电平或低电平时, 根据该脉沖电平或低电平获取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为正常。

上述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都分别对应一个槽位, 每个槽位关联一 个或多个以太网端口 (端口数量与相连的业务板数量对应, 如连了 3块业务 板, 则需要 3个以太网端口) 。 每个业务板还可以通过 Ethernet OAM

(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 操作、 管理与维护)、 LACP 等软件协议检测出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关联的以太网端口的物理层状 态和链路层状态。

当第一交换板或第二交换板的工作状态、 所关联的以太网端口的物理 层状态和链路层状态都处于正常状态时, 第一交换板或第二交换板才能够 正常进行数据交换等工作。

每个业务板将获取的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的工作状态、 所关联的 以太网端口的物理层状态和链路层状态进行存 储。

步骤 42、 出现故障的第一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输出状态 指示信号, 业 务板根据该状态指示信号将存储的第一交换板 的工作状态进行更新。

当第一交换板因为其内部的时钟模块、 设备监控模块或业务进程等原 因发生故障时, 第一交换板的工作状态将变为故障。 于是, 第一交换板中 的控制模块通过其连接物理链路的端口输出携 带固定电平或高电平的状态 指示信号, 上述固定电平或高电平表示第一交换板的工作 状态为故障。

上述第一交换板还关掉和第二交换板之间的 HiGig链路, 该 HiGig链路 用于在第一交换板和第二交换板之间传输数据 。 然后, 第一交换板启动计 时操作, 在预定的计时时长到达后, 第一交换板进行复位操作。

由于业务板都通过物理链路和每个交换板相连 , 上述第一交换板发送 的携带固定电平或高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将很 快被各个业务板接收到。 每 个业务板根据该固定电平或高电平信息获取第 一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为故 障。

于是, 各个业务板将存储的第一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 息从正常变更为 故障。

每个业务板还按照预定的检测周期检测出第一 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对 应的槽位所关联的以太网端口的物理层状态和 链路层状态, 并根据检测结 果对存储的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对应的槽位所关联的以太网端口的 物 理层状态和链路层状态进行更新。

步骤 43、 各个业务板根据存储的交换板的工作状态、 所关联的以太网 端口的物理层状态和链路层状态等信息, 选择合适的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各个业务板根据存储的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的工作状态、 所关联 的以太网端口的物理层状态和链路层状态等信 息, 按照预先设置的交换板 选路原则选择合适的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上述预先设置的交换板选择原则 以通过如下的表 1来表示:

第一交换板

第二交换板

工作状态、以太网

工作状态、 以太网端 结论 端口物理层和链路层

口物理层和链路层状态

状态

第一交换板可用, 正常 正常

第二交换板可用 第一交换板可用, 正常 故障

第二交换板不可用 第一交换板不可用, 故障 正常

第二交换板可用 第一交换板不可用, 故障 故障

第二交换板不可用 依据上述表 1所示的交换板选择原则, 当一个交换板的工作状态、 以太 网端口物理层状态、 以太网端口链路层状态中的至少一项处于故障 状态时, 该交换板便被认为是不可用的, 只有一个交换板的工作状态、 以太网端口 物理层状态、 以太网端口链路层状态都处于正常状态时, 该交换板才被认 为是可用的。

对于不可用的交换板, 比如, 该实施例中的第一交换板, 各个业务板 将到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链路设置为不可用, 不向到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 链路发送数据, 而向第二交换板的以太网链路上发送数据。 但各个业务板 在接收侧, 还接收从到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链路上传输过 来的数据, 以避 免上述第一交换板已经发送的正在以太网链路 上传输的数据包掉包。

在该实施例中, 第二交换板的工作状态、 以太网端口物理层状态和以 太网端口链路层状态都是正常的, 第二交换板是可用的。 于是, 各个业务 板将需要发送给第一交换板的数据, 通过和第二交换板之间的以太网链路 发送给第二交换板, 让第二交换板来分担出现故障的第一交换板的 流量。

然后, 第一交换板在故障消除后, 第一交换板中的控制模块通过其连 接物理链路的端口输出携带脉沖电平或低电平 的状态指示信号。 业务板检 测到第一交换板的状态恢复后, 又可以向该交换板的以太网链路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交换板利用物理链路主动向 业务板发送指示交换板 工作状态信息的状态指示信号, 无需按照软件协议规定的发送周期进行发 送, 由于物理链路传输信号所需的时间很短, 因此, 可以使业务板及时获 取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息, 并根据各个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息选择其他合 适的交换板进行数据传输, 从而大大降低了对业务的影响程度。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 输系统, 包括: 至少两 个交换板和至少一个业务板, 每个交换板通过物理链路与每个业务板相连; 当第一交换板的以太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时, 第一交换板通过所述物 理链路向所述业务板发送状态指示信号指示所 述第一交换板发生故障; 业务板收到交换板发送的状态指标信号后, 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 进行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参见图 2,以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两个交换板、两个业 板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 为了将两个交换板、 业务板进行区分, 分别命名为第一交换板、 第 二交换板; 以及第一业务板、 第二业务板。

具体的, 每个交换板包括以太网数据交换模块, 控制模块和其他模块; 每个业务板包括业务处理模块、 指示信号处理模块和其他模块。

每个交换板中的以太网数据交换模块, 与每个业务板通过以太网链路 相连, 用于和每个业务板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及交换;

每个交换板中的控制模块, 通过物理链路和背板相连, 再通过背板和 每个业务板相连, 用于当以太网数据传输发生故障 (如以太网数据交换模 块故障, 或者连接的故障)时, 通过物理链路向业务板输出状态指示信号, 来指示发生故障。

在实际应用中, 所述的控制模块, 可以输出携带脉沖电平的状态指示 信号表示所述交换板状态正常, 输出携带固定电平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 述交换板状态发生故障; 或者, 输出携带第一固定电平 (如高电平) 的状 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交换板状态正常, 输出携带第二固定电平(如低电平) 的状态指示信号表示所述交换板状态发生故障 。

每个业务板中的指示信号处理模块, 用于接收第一交换板输出的指示 第一交换板发生故障的状态指示信号, 接收第二交换板输出的指示第二交 换板状态正常的状态指示信号, 向业务处理模块发送停止通过第一交换板 进行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命令;

每个业务板中的业务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号处理模块发送 的所述控制命令, 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而通过第二交 换板进行数据交换。

每个交换板或业务板中的其他模块是指系统正 常运行或根据实际业务 情况所需的一些模块, 如电源模块, 用于提供各种电源; 监控模块, 用于 对系统一些参数进行监控(如温度) 。 上述物理链路的实现方式可以为: 每个交换板上的端口先通过交换板 上的走线连接到交换板上的背板连接器, 再通过交换板上的背板连接器与 背板相连, 所述背板与业务板上的背板连接器相连, 再通过业务板上的走 线连接到业务板上的端口, 从而实现了每个所述交换板和业务板之间的物 理链路。

所述的交换板上的走线、 业务板上的走线包括: 印制电路板中绘制的 走线。 所述的背板连接器包括欧式连接器、 ZD连接器、 AirMax连接器或金 手指连接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具体处理流程可参见 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 述, 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 各单板(交换板或业务板) 中各单元的具体 实现可以通过专用芯片、 通用 CPU或其他类似的硬件芯片并结合相关的附 属电路来实现, 在此并不限定。 例如, 参见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交换板具 体硬件实现的示意图, 包括:

处理器 51, 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的处理器(如 CPU、 DSP、 FPGA 等)来实现,也可以采用 ASIC等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或专门的处理器 如 以太网处理芯片)来实现; 其中, 这里只示出了一个处理器, 可以理解的 是, 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来完成不同模块(如控制 模块、 以太网数据交换 模块) 的功能。

存储器 52, 例如 DDR ( Double Data Rate , 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 器 ) 、 SDRAM (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同步动态 随机存储器) 、 flash (闪存)等, 为处理器及相关程序运行、 数据存储等 提供存储空间, 如果处理器内部自带容量足够的存储模块的话 , 也可以不 需要外部的存储器。

附属电路 53, 为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电路, 如芯片运行所需的电源电 路、 滤波电路、 接口电路等。

与此类似,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板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 构, 根据业 务需求对处理器芯片类型及种类进行适应性调 整即可,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交换板利用物理链路主动向 业务板发送指示交换板 工作状态信息的状态指示信号, 无需按照软件协议规定的发送周期进行发 送, 由于物理链路传输信号所需的时间很短, 因此, 可以使业务板及时获 取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息, 并根据各个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息选择其他合 适的交换板进行数据传输, 从而大大降低了对业务的影响程度。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交换板主动向业务板发送携 带交换板工 作状态信息的状态指示信号, 可以使业务板及时获取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 息, 并根据各个交换板的工作状态信息选择合适的 交换板进行数据传输。 可确保交换板及时进行主备倒换, 实现业务板与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传输不 丟包、 交换板与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传输不丟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 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 程, 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 成, 所述的程序可存储 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 实施例的流程。 其中, 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 光盘、 只读存储记忆体

( Read-Only Memory, ROM )或随机存储记忆体 (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等。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 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 准。